Internet 的普及使資訊分享越來越便利,尤以全球資訊網的發明(World Wide Web, WWW),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消費習性,且大大影響了資訊科技的發展,自從WWW成為資訊主流以後,Web漸漸成為一個新的應用領域與新的應用程式發展平台,直到Web 2.0出現,靜態HTML網頁形式已漸漸被CGI、PHP、ASP和JSP等動態網頁腳本語言所取代,越來越多企業與軟體公司,在Web上建置龐大的系統,這無疑是一種新興的網路應用程式(Web-App)(張家淵,2002)。
Web-App可以由許多種不同語言所組成,通常是一個主從式網路架構 (Client-server Model),客戶端(Client)的網頁介面以動態網頁腳本語言組成,連結的伺服器端(Server)通常是提供支援其腳本語言的網頁伺服器。藉由這樣的結構,系統開發者就不需要任何複雜的「展開」過程,開發環境僅需要是一個適用的瀏覽器,這也是造成Web-App風行的原因之一。常見的網頁應用程式有Webmail、網路商店、網路拍賣、wiki、網路論壇、部落格和網路遊戲等許多應用。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在行動裝置作業系統iOS與Android所內建的瀏覽器功能也進展快速,對於HTML5和CSS3的支援甚至更勝於電腦上的瀏覽器,這使得原本一定要用原生的應用程式開發框架(Framework)才能做出來的效果,現在很多都能利用HTML5和CSS3的技術來完成。因此透過行動版Web-App的開發,即可同時相容於多種行動裝置平台,成為另一種手機應用程式(App)開發的新興方式,我們稱它為Mobile Web-App。
目前大量以HTML5開發Mobile Web-App的就屬Google為最大宗,例如行動版的Gmai、Google Voice和Buzz等都是其典型成果,其最大特色是使用了不少HTML5中的cache、storage及database規格來做到離線存取程式的效果。比起桌面應用程式,行動裝置的網路連線更不穩定,且有時在移動中並無網路可以使用,透過這些技術才能讓使用者即使在無網路環境下繼續使用你的Web-App (Ericsk, 2010)。
此外,Mobile Web-App亦有其開發與使用上的缺失,像是Web-App仰賴網際網路遠端伺服器端的應用文件,當連接出問題時,應用將不能正常使用;其強調瀏覽器的適用性,如果瀏覽器沒有提供特定的功能,或者棄用特定的平台或作業系統版本導致不適用,就會影響大量用戶;另一方面,許多Web-App大多不是開源的,只能依賴第三方提供的服務,因此用戶就不太可能客製化與個性化,大多數情況下用戶不能離線使用,因而損失了很多靈活性。隨著Mobile App與Mobile Web-App的流行與多樣化,開發人員可根據系統使用需求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系統開發。
資料來源
1. 張家淵(2003)。以模式為基礎之開放式Web應用程式開發環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 Ericsk(2010年3月29日)。以HTML5開發Mobile Web App【ericsk.NET】。取自 http://blog.ericsk.org/archives/1398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