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生活最真實的模樣到底是什麼?讓研瑞告訴你吧! (資料來源:黑色蛋塔—研究所完全求生手冊) |
本文為楊懷恩於1011《地理論文寫作法》課程的導讀後文章,文章名為碩士生辛酸血淚:談《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
前言
這本研瑞(2007)的《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真的激盪我相當大的共鳴,前幾次的課程吳鄭重老師給同學導讀的書目如《How to Get a PhD》、《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都是以比較系統性且嚴謹的形式,以指導老師的角度講述研究方法、研究歷程與定位等等,這本書尤以特別的是以碩士研究生的角度,透徹了所有碩士生的心聲,並與讀者建立心靈溝通,將苦痛折磨的經驗、研究室內的革命情感、肝腸寸斷的論文出產歷程都形形色色地以逗趣漫畫與幽默輕鬆的話語呈現,因此作者在書序講到,這本書也適合給男(女)朋友看,當伴侶是碩士生就可體會為什麼他黏著老闆[1]比對你還要親密,因為他根本沒有太多閒暇時間可以陪伴著你。
作者研瑞也是具有象徵意義,就像封面那黑色蛋塔形式的囧臉,就可以體現碩士生涯的整個悲觀面,其名也是作為研究生的人瑞來代稱,意指老學長的經驗談,透過這些經驗大雜燴能夠帶給這些學弟妹多些勵志層面的互動,並建立實質的動力。起初他僅在「黑色蛋塔—研究所完全求生手冊」網誌[2]上記錄了自己的研究生活,並以四格漫畫形式形塑在研究生涯中的故事與角色,後來因「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的響亮口號紅遍網路,透過聯合新聞網得以個人出版[3]並成為研究生宣洩心情的必讀手冊之一,不過也因為本學期(1011)吳鄭重老師《地理論文寫作法》的課程書單,我與洪承鈞學長是該書的導讀者,因而在此分享自己對這本書的心得與評論。
研魔城:懂得融入情境
一開始進入章節前,研瑞就以研魔城情境帶出碩士生從考取學校到拿到學位的過程,自喻破關勇士,並帶入「助叫怪物」、「博士海參助理」、「叫獸魔王」、「口委戒靈」等角色,並從獲取沒有報酬反受折磨的入場券中,一路斬兵斬將,並在面臨多個不公平對待的容忍後,才能穿上代表高等級的黑色長袍,並取得學歷魔戒,但要如何使用魔戒?其實就像《魔戒》一書的形容一般,它是一個很吸引人卻又令人戰慄的神祕武器,這就看在這茫然社會中高等級的你要怎麼去運用。
此外,當然在書中各單元都有逗趣的四格漫畫,研瑞盼讀者從情境中體現對這些經驗字句裡的想像,並試著體會與理解。雖然書中僅以四大章整理了所有的小單元,不過我認為心靈的溝通的過程就是一種循環的模式,他先從「知己者明、勿忘初衷」說明要先認識自己,再來要「獨立思考、活潑圓融」,第三「苦即是樂、自強不息」表即使會有很多抱怨,但做研究還是要開心,最後就以「輝煌人生、操之在我」作為擁有自我操控能力的模式,去揮霍自己未來的人生(圖1)。

圖1 本書的章節架構
所謂的研究人生?
在認識自己、建構自己自我認知的同時,你是否思考過,到底該不該來讀研究所?或許你會認為我已經在讀了才思考沒有意義;其實不然,研瑞就認為你在反思時,會有更多熱忱的動力逼使你去取得學位,因此要有熱忱、再來就是不斷地Trial and Error,反覆試煉後如同金門菜刀一樣,越磨就會越鋒利,我作為一個碩士新生,要如何建立自己熱忱的動力思維,因此考慮蘇格拉底的反問法是不錯的模式,我們都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心靈導師,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常對自己說話我想這對「安定」自己對焦慮研究人生是頗具幫助的。
所以,所謂的研究人生到底要如何去定義呢?研瑞用很多小單元去敘述很多狀況、生態等,其中我覺得「研究海洋生態篇」令我感到非常實際,其敘述國蚵會海洋生態館[1]的生物有藍鯨級叫獸[2]、白鯊級叫獸[3]、河豚級副叫獸[4]、海龜級助理叫獸[5]、海星博班生[6]、海蝦碩班生[7]和海膽研究助理[8],不過這裡面還缺乏一個角色,我覺得就是「水母大專計畫助理」,因大專生助理被老闆抓進來研究室後,除了博班學長姊[9]的指派任務外,其實不知道自己定向與研究工作是什麼的大有人在,因此我認為這彷彿水母般在海中漂泊,並且常群聚在一起從事所謂的「研究工作」,是一個新興的研究生態模式。
再者,要建立自己研究人生的心理戰備狀態,就要先體認與整置心理狀態,並受納研究所的種種衝擊與挑戰,研瑞指的心理準備就是以自己的性格做調整屬於自己的心理狀態,他認為研究生就分為神經細密與神經粗獷兩種,前者因為心思細膩考慮周全,因此做出的研究會夠有深度,不過其對微小事物也相對敏感許多,很容易就受到傷害;而神經粗獷的人面對批評則毫無感覺,但研究出來的成果也就相對沒品質──綜觀所有特質研瑞認為應要中庸莫極端,並隨時做好「心靈武裝」,調整並迎擊四面八方而來的挑戰才是上策。
研瑞在前面章節多以悲觀態度去分享所謂的研究人生,因此他認為世界上的道理不是非黑即白,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多且常見,指導教授「己所欲,強加於人」的相處模式也非常猖獗,因此可能在同研究室碩士生多方比較下總有憤恨不平等情緒,甚至想「休」了老闆,但研瑞認為雖然你在畢業前仍會一直拿著錄音筆或筆記本記錄指導教授對你的任何剝削與施壓,一旦簽了學位同意書後,寬恕力瞬間增強好幾萬倍,並已不在記恨反而留戀老師那些年指導的點點滴滴,這或許是研瑞經驗談下想告訴眾研究生的重要觀念──小不忍則亂大謀,即使研究人生就是不斷地被剝削與受折磨,但為了那甜美的一張學位證書,「忍」即是研究人生中的關鍵要領。
研究是孤獨的: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
這本書其實在心靈溝通上有很大的鼓舞,在於獨立思考能力的經驗談。當然其具有相當偏激而不乏實在的哲理為其熱賣之因,因此我認為研究即是孤軍奮戰的過程,指導老師所能做的就是幫你保保險,在你能力不足或需要解救時推你一把,但其實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研究架構、研究分析等,大多從自我相處時所獲取,研瑞就認為做自己的創意產生器,激盪自己的思考、釐清自己的想法並善用關鍵字,好好建構自己的一套獨立思考能力才是必要條件。
研瑞其實也點出很重要的現象,他認為研究生有兩種:一種是不聽指導教授的話,因為永遠無法取得論文共識而拿不到學位;另一種令我訝異的是太聽教授的話,他認為會被教授任意在計畫案研究、期刊投稿和各式雜物上吸取你的七魂八魄,使你無法花時間專心並聚焦自己的研究而無法畢業,因此就算獨立思考能力充足,也必須體認自己的能力,在兩年這短跑生涯中幹盡應盡的事務。
再來,研瑞提到三大浴血傳奇,其中喇賽的神祕口委總是研究生在碩論發表時最痛恨的角色,因為會因為研究領域不同或研究限制、研究範圍等因素而不了解面試生的研究內容,造成不必要的誤解,這時研瑞提供的密技就是必須站著把該說的話說完,即使口委提出什麼建議都不要有任何回應。再來是雙頭龍現象,也就是共同指導,我其實也不同意共同指導的制度,因為一定會有一方會因為意見不同而與另一方發生爭執或誤會,與其造成這種多餘的紛爭,不然就專找一個指導教授,並透過徵詢其他老師尋求新見解的方式還比較適宜。最後是「狗腿的歲月」,這就是說必須在獲取酬勞的情況下協助指導教授處理私人雜事,雖然每個人對這件事看法不同,但我自己覺得不是很妥當,因為私人雜事是可以自己或透過家人解決,並不能利用研究生來進行「假公濟私」的行徑,而且其實到頭來也不會狗腿到教授隨便就讓你取得學位。
最後除了心靈武裝外,建立獨立思考最終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心靈執政,隨時回頭反省自己是來研究所做些什麼?獲得些什麼?努力些什麼?如此才能體認自己並不是來這受折磨,設立自己未來的目標,並確立走向,這樣的「企畫書」提報到自己的「心靈行政院」,你才能隨時掌握自己研究生活的執政權,並順遂且愉悅地拿到碩士學位證書。
結論: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這本書別於用研究歷程、論文流程等系統系架構講述研究方法,而是以研究生的觀點來抱怨、體認和激勵碩士生的研究生活,當然除了一直抱怨老闆,研瑞也在第三章有幫教授吐露心聲,我作為一個社會科學的研究生,其實並沒有像自然科學研究有這麼大的共鳴,研究室只有我自己孤軍奮戰並不像理工學院是一個非常龐大的Team在維持,不過就像研瑞所言,研究生活有三件難搞的事情──累人的計畫、難寫的論文和難搞的老闆,我想這作為一個研究生,算是非常中肯的心情寫照。
在論文寫作歷程觀點看,滿天金條握不著,凝固的論文元素等現象亦是常見,選擇自己的論文定位非常重要,當然回歸初衷就是要有對學術的熱忱並且時常Trial and
Error,這是研究歷程中鞏固與維持的兩大基本要素。而在研究生性格分析上,研瑞也很精闢中肯地把研究生分為十大類,我常常也會問問自己是屬於哪一類,探索完後覺得自己應該屬「苦命阿信型」,即不會想把自己的論文或老師的計畫工作分配給其他人,或是在計畫的工作其他人做不來就會扛下來獨力完成,這就是我在研究歷程上會比別人苦命的先天性格角色。
最後結論,我體認九把刀的一句經典名言:「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研究生雖然生不如死,但從高中、大學而來的戰鬥動力也不能因此而消散,在研究所內所有的不公平、不正義、欺壓、剝削、折磨等可透過心靈武裝防備並忍受,然而順利取得學位這一定是每個碩士生最大的夢想,就像研瑞這大大學長的經驗談,研究生必備十大武器之最必要──有慘痛經驗的學長姊,擁有他們,你就可以被協助建立自己的心靈防線,在每一次的挑戰一一接住迅速的倒掛金鉤球技,做個稱職的碩士守門員。
參考文獻
研瑞(2007)。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台北:聯合線上。
[1] 意指國科會計畫主持人,或是論文指導教授
[2] 源於「白色巨塔」概念,研瑞詼諧地以「黑色蛋塔」自稱,並在其網誌上分享自己研究生的歷程,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gradlive
[3] 聯合新聞網(udn)的個人出版服務可個性化地出版自己的著作,網址:http://reading.udn.com/pod/index.jsp
[4] 意指國科會整合型計畫下的研究團隊
[5] 資深教授像藍鯨一樣,底下依附著許多類似白鯊與河豚等教授與副教授,意指可為整合型計畫的主持人,並支配著底下多個子計畫的負責人
[6] 野心蓬勃且實力充沛的教授,一年的Paper出產量極高
[7] 副教授平時很溫馴,一定惹到他就會死於非命
[8] 助理教授通常具有親和力,常跟研究生與指導學生非常要好,但也最苦命且上進心最強,並一步一腳印地往上漫爬
[9] 沒有脊椎的軟體動物,常依附在教授身旁聽命做事,深怕一個差錯而無法取得學位
[10] 繁殖力強,勞動資源豐沛,常成為教授與研究助理的雜務差使
[11] 即專任研究助理,常叫碩士生做東做西,並常為教授與研究生間的抓耙子,因此應建立良好關係才是上策
[12] 所謂真正的國科會計畫執行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