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來源:好康柑仔店) |
什麼是愛
就像最近很夯的一部電影「愛」,鈕承澤導演認為:「生命當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愛。」看過電影都知道,整部片圍繞著他愛她、她愛他…等的感情狀況,藉著腳本的延續而使故事進行,看似樸實平淡的愛情模式,卻暗喻著極為豐富的意涵,當代的愛情,已經太過流行化,人人都渴望,人人都追求,人人都嚮往,在田馥甄的《 Love 》這首歌,副歌歌詞寫道:「為什麼這世界,已經沒有人相愛,怎麼這世界,每個人都不快樂,怎麼這世界,每個人都愛別人…」短短的幾句,響徹了整部片所呈現的寫實狀況,雖然我並沒有要為《愛》做影評,只是,我也想問問自己,什麼是愛?在自身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苦煉成長中,最後只能自己負傷走出雄烈的「火堆」,我想,自己擦乾身子,自己換上新衣服,自己喝熱湯,自己為自己規劃未來,我想,這就是愛。
最近似乎是看了很多書,在眾多關於「愛」的文章中,我曾看過智利詩人聶魯達所言:「愛情就是旅行」,每個人選擇自己滿意的路線;但在眾多文選中,我中意了張愛玲的《愛》,只有短短不到 A4 一半的文章中,我悟出了深刻的感動,只讀一遍即可烙印在心底中無法抹去般深刻,尤其裡面一句:「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恰好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可謂愛是種巧妙的緣分,在這分秒不差的因緣裡,僅一句「噢,你也在這裡嗎?」道盡了愛,的確是美的讓人遺憾,人生永遠的慰藉,現實生活中,在車水馬龍的繁忙街道上,你可曾這麼輕易呼喚你所謂的愛嗎?如果那樣的「變率」不大,是否應該好好把握呢?有時候我會想,當代社會被這麼多情歌,這麼多情詩散文吞沒,卻把愛複雜化,其實它很簡單,張愛玲想要表達的,應該是我們給「愛」附加了太多意義與要求,怎樣才算愛過?如何表達愛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也曾在慌亂的旅程中尋找「愛」的定位,但我簡單的大腦結構卻完全依附著它,時時刻刻離開不了,形成強大的依賴,當代社會的人們也有許多像我一樣,從尋找「愛」來找尋「安全感」,當失去「愛」的時候,就會頓時失去一切,你怎麼看待「愛」呢?
尋找幸福 vs. 創造幸福?
網路上也有很多匿名的小品文章,這也曾是我的夢想,不過現在的我因為四年的感情宣告破碎,仍在 Reconstruct 自己的生活圈與人生目標時,因此也吸收了不少網路部落格的小品文,其中我最喜歡 Zogaz 部落格的《既然願意牽手,又何必放手》,其中裡面理所當然是很主觀以勸合觀點的看待兩人之間的「愛」,我也最喜歡裡面的一句話,他說:「愛!是用來創造幸福的,而不是用來尋找幸福的。」我也相信愛是沒有對錯的,但卻很喜歡這樣的主觀看法,從都市社會學角度來看,主流觀點看待都市化過程是居民創造出來的,都市化社會在尋找的,是早已存在的各種衍生的社會問題,為什麼我會拿它來舉例?因為以「愛」來說,雙方彼此相會一定是初次相會,再來才有所謂的感情與愛情,當代社會的文化結構下,因為全球化的影響,導致網際網路與電子通路發達,交友網站或是以交往為前提的交友方式開始蔓延開來,所謂的「尋找幸福」變成一種對「愛」的渴求與仰望, Mitchell (1999) 曾說,我們逐漸整合在電子傳播通訊無所不在的速成環境裡,也就是 e-topia (e托邦),這是用在建築學上的角度來看待 e 世代,但以情感觀點來解釋,它是一個很夢幻的想像,泡麵般的感情建構已慢慢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感情經驗,我覺得這是很可怕的。
從都市社會學到都市生態學,社會與人口結構已不斷在重新建構中,這衍發出最深層的議題就是 Culture Turn (文化轉向),有一陣子曾對這個新穎的名詞有許多發想,但在師大地理潘朝陽教授的《地理思想》課程中,還是摸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如果真有所謂的「愛情地理學」,或許可以從多方面人文地理學角度,以經驗論、實證論等研究去探討文化轉向帶給人們感情觀上的影響,以我淺薄的知識與略知一二,只知道當代「小三文化」取代傳統社會,呈現在愛情地理學上的重大文化轉向,我是如此肯定著。
許多人在年紀漸長之後,很渴望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而早已拋棄隨緣論這套思想,「尋找幸福」已是一種刻意的行為與文化,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也許是是一種著名經濟學家 Schumpeter 所提出的 Creative Destruction (創造性破壞),在小三模式成為主流的恐怖社會下,「被介入」亦成為許多人感情體驗的過程之一。我或許已不能再周遭朋友面前提起我的感情相關看法,他們又會覺得我又開啟了「咒怨」模式,沒錯,放不下是我的個性,將心比心之下,我也不想帶給朋友自己情緒表現上的困擾,但我的主觀看法就是這樣,或許就像一句格言:「經歷過,才會懂」。
創造性破壞者
你要當一個 Creative Destroyer 嗎?在當代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四年的感情,在最後兩個月被兩次劈腿,知道自己能力不足,知道自己的領域敵不過強悍的外來者,感情終究會灰飛煙滅,我告誡自己,在轉型社會體系中,我寧可成為一隻斷翅的孤鳥,繼續為自己找尋目標、創造幸福,我慢慢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我漸漸傾聽自己的聲音,與主耶穌帶領著我那奇妙的恩典,我重整自己的腳步,繼續愛自己,與屬於自己的夢想。
有許多回憶還值得我去記錄,畢竟我的人生也在轉向,我愛上五月天的《第二人生》,我愛上陳勢安的《天后》,我檢視歌詞裡的字字句句,反省自己並改造自己,於是我開始從自己熱愛的地理、GIS、程式設計、平面設計和作曲等興趣更加認識自己,創造幸福,而不是被幸福創造,而不是尋找幸福,至於我還愛不愛你?也許仍是常被問的話題,卻已不是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決定在這裡分享我人生的點點滴滴,創造屬於我的第二人生。
左撇子的衝動
做事還是很衝動,是的,這就是我,小宇, Willy Yang 的個性。
一人一留言
回覆刪除支持小宇大大出書
哈哈,生日快樂啊!
回覆刪除說實在,我也很想出書啊~
不過還得多練習自己的文筆與啟發自己的靈感,
一起加油吧!
kerker
回覆刪除